目录
中华老字号故事
沈广隆戎彦;1-2
老字号研究
体验经济下艺术介入的中药老字号品牌会展设计研究——以国药中联“某秘密的平衡配方”主题展为例张芷榕;孙瑞栋;陈胜利;3-5
品牌与营销
朋克养生浪潮下功能性食品品牌成长的形成与发展路径——基于“Buff X”的案例研究冯畅;杨思远;安若洋;董星辰;黄紫琼;6-8
青春小酒“江小白”品牌营销策略研究黄璐云;9-11
营销与政策
“双碳目标”驱动下企业绿色营销发展策略董华龙;12-14
药品营销渠道创新与管理屈桂波;15-17
新媒体环境下城市文化旅游整合营销创意探究田雨;18-20
经济观察
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现状——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常明哲;张擎;21-23
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何斌;24-26
后冬奥经济产业联动暨可持续发展研究冀家乐;王思琪;刘尧;李柯晶;刘旭冉;27-29
新形势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研究孔英华;30-32
公开招聘背景下事业单位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林丽华;33-36
大数据下生态文明绩效审计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——以陕西省为例李冉;李昕璇;李淼淼;37-39
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刘鑫宇;40-42
河北省乡镇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祁钧业;孙凯旋;付哲;43-45
银行绩效考核机制现状及完善策略分析荣英杰;46-48
新形势下提升社保基金内部审计质量的探析孙赛男;49-51
数字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的无锡路径研究唐古力;邹玮钰;王国新;陈睿;朱敏杰;52-54
中西方文化对跨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王琦;55-57
批量评估法在房地产税税基评估中的应用研究——以石家庄二手房为例王子恒;58-60
“双碳”目标下碳交易模式的现状和路径探索肖端荣;甘宇飞;孙婷;61-63
县级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——以TZ县人民医院为例谢国艳;64-66
加强基层气象部门内控建设徐爽;67-69
探讨区域公共管理与区域经济合作许博依;70-72
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优化策略研究杨静;73-75
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智能化思考于睿智;76-78
数字经济背景下经济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战永胜;79-81
基于新时代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张圆圆;82-84
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新型绿色保险的发展策略周爱武;85-87
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周妍;88-90
高职院校财务风险优化管理探究周瑜;91-93
企业与经济
企业跨国多元化并购——基于百事企业并购百草味案例分析曹护林;94-96
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探讨曹林;97-99
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风险与防控策略探究储彩艳;100-102
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及其防范范艳军;103-105
企业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及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葛春艳;106-108
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影响的案例分析郭颖;王超凡;109-111
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革新思考研究胡古月;112-114
公司基于财务共享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冷静薇;李红云;115-117
互联网背景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李昕璇;李淼淼;李冉;118-120
电商营销模式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梁培群;121-123
国有企业财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方法廖世江;124-126
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刘斯颖;127-129
新兴独角兽企业估值框架研究罗文宏;130-132
浅谈中小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路毛终胜;133-135
运用收购进入新业务领域——以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为例聂逸桓;136-138
B互联网平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法的应用研究申倩;139-141
论财务环境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石参;142-144
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基建工程会计核算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苏桐;145-147
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孙继斌;148-150
国有企业全面预算与绩效管理的融合运用研究杨芮;151-153
大数据时代对企业管理会计的影响与作用研究杨玉微;154-156
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尹红梅;157-159
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贠明军;160-162
基于EVA模型的医药企业价值评估研究——以沃森生物为例张浩;163-165
整车企业研发支出财务核算问题研究张建平;166-168
成本监审下供水企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张晓虹;169-171
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朱晓燕;172-174
营销与人才培养
落实立德树人背景下商业伦理课程教学研究姜昕;李晶;175-177
大数据环境下职业本科“中级财务管理”课程改革研究理方园;178-180
“1+X”证书制度下高职财经类专业“课证融通”课程体系构建徐小鹏;沈润东;181-183
基于SPOC的会计核心课程线上+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赵云芳;庞婷;朱晶晶;184-186
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管理需求对接左倩凝;187-190